2021年5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們黨的一百年多不容易、多么艱難,但有一條,這個黨建起來就是為了老百姓。人民就是江山。共產(chǎn)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什么?就是守人民的心啊。人民擁護我們黨,我們黨就有生命力!
這是來自歷史的啟示,更是面向未來的宣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人民”二字強調(diào)得最多、分量最重。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反之,我們將一事無成,甚至走向衰敗!崩卫伟盐者@些重要論述的深刻內(nèi)涵,對進一步深化對黨的性質(zhì)宗旨的認識,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敝袊伯a(chǎn)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去年5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nèi)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zhàn)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回首黨的百年歷程,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勇往直前以赴之,斷頭流血以從之,殫精竭慮以成之,書寫了堅守初心使命的壯麗篇章。在風雨如磐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我們黨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開展抗日戰(zhàn)爭、趕走日本侵略者,推翻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在篳路藍縷的建設和改革年代,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變一窮二白的國家面貌,實行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我們黨領導人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包括決戰(zhàn)脫貧攻堅,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同樣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痹诟锩鼞(zhàn)爭時期,我黨我軍長期處于弱勢地位,但一次次都能化險為夷、贏得勝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聶榮臻同志感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盡管我們處在敵人的封鎖包圍之中,甚至我們的司令部距敵人不過幾十華里,盡管有許多戰(zhàn)火紛飛的場面,但是,我們卻有一種安全感。在群眾的海洋里,安全得很啊!”今天,人民群眾堅定地擁護支持中國共產(chǎn)黨。這是我們黨執(zhí)政的最大底氣。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本色!薄豆伯a(chǎn)黨宣言》指出:“無產(chǎn)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章也明確規(guī)定,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lián)系。不謀私利才能謀根本、謀大利,才能從黨的性質(zhì)和根本宗旨出發(fā),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f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毛澤東同志一再告誡全黨,“共產(chǎn)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與人民利益適合的東西,我們要堅持下去,與人民利益矛盾的東西,我們要努力改掉,這樣我們就能無敵于天下”。正是秉持這樣的初心,無數(shù)仁人志士義無反顧、一往無前。他們中,有人背離了“自小熟悉的階級”,只因篤信“為了絕大多數(shù)”才是人生應有的意義;他們中,有人選擇永遠做一顆螺絲釘,只因秉承“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活得更美好”;他們中,有人用“我是黨員我先上”的鏗鏘誓言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只為“用大愛護眾生”……他們共同的一點是,為了大多數(shù)人的幸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講宗旨,講了很多話,但說到底還是為人民服務這句話。”這就要求,永遠保持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本色,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永不脫離群眾,與群眾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咸、無鹽同淡。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薄皣笳摺标P乎發(fā)展全局、事業(yè)根本。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人而言,“人民”重于千鈞,“人民”就是一切,讓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國之大者”。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深情地說:“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边@一真摯話語,深刻彰顯了我們黨一脈相承的人民立場、一如既往的赤子情懷、一以貫之的價值追求。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畫上句號,千百年來“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就要變?yōu)楝F(xiàn)實。這些成就的取得,歸根結底就在于把人民生活幸福作為“國之大者”。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人而言,為人民謀幸福只有起點,永遠沒有終點。面向未來,“十四五”時期,“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zhì)性進展”;到2050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xiàn),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一個個目標背后,彰顯了一個大黨大國的根本追求?倳浂啻螐娬{(diào):“對國之大者一定要心中有數(shù)!”只有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shù),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才能凝聚起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磅礴偉力!霸谖覀冞@么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國家,每個人出一份力就能匯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個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黨和國家事業(yè)就能向前推進一步!绷暯娇倳浀脑捛檎嬉馇。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钡妹裥恼叩锰煜。把人民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我們黨就能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戰(zhàn)斗力,始終成為引領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核心力量,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團結帶領人民在廣袤大地上描繪更新更美的壯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