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心態(tài),正在一步步摧毀你對人生的掌控力。
什么是受害者心態(tài)?考試考砸時,抱怨老師不靠譜;交不到朋友時,抱怨他人勢利;下雨天上班遲到時,抱怨老天經(jīng)常下雨;升職無望時,抱怨公司用人制度不公平……這就是典型的“受害者心態(tài)”。指的是在面對挫折和失敗時,傾向于把事情歸因為客觀環(huán)境或人力等不可控的偶然性因素,進而催生自憐心理,把自己定位為情境中的“受害者”的一種思維模式。這是一種不健康的自我防御機制,是內(nèi)在自我匱乏與人生掌控能力的喪失。
為什么我們?nèi)菀桩a(chǎn)生受害者心態(tài)?因為從本質上來講,當“受害者”是有快感的。
①可以逃避問題,推卸責任,因為責任和問題都是別人的
②可以輕松獲得同情和幫助,因為示弱
③可以持弱自傷,綁架他人
這樣的快感形同飲鴆止渴,受害者心態(tài)是潛意識里對自己的放棄。當一個人習慣用受害者心態(tài)來看待所有問題,就是允許自己當一個懦夫,給自己一個足夠的理由原地踏步,拋棄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受害者心態(tài)會讓人生活在讓自己舒服的自憐狀態(tài)里,而這樣的狀態(tài)就像溫水煮青蛙,最后往往失去掌控生活的機會和可能性,令自己畫地為牢。
如何破局?
1、建立新的心智模式
從受害者心智模式“我過得不如意,都是外界的原因”轉變?yōu)椤安还芡饨缛绾危叶加心芰ψ约旱臓顩r負責”。
2、剝離主觀情緒與客觀行為
分析一件事中哪些是主觀情緒,哪些是客觀行為,把主觀情緒拋去(逼迫自己去做),只注重分析客觀行為的發(fā)生和解決之道。
3、歸因不歸罪
環(huán)境或人力可能是造成你不順的原因,但你不能執(zhí)著于怪罪它們,因為你最終需要負責的是自己的人生。所以,找原因可以,但不要去傾向定罪。
把自己看成受害者,就永遠要找兇手;把自己看成前進者,就永遠在找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