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患拖延癥有哪些表現(xiàn)特征
來源:學生處 發(fā)布人:朱喜濤 閱讀:次 發(fā)布時間:2017/9/9 11:11:43
每個人在生活中幾乎都有一些拖延癥的小毛病,可是對于大學生來說,拖延癥往往會比較嚴重,因為在玩電腦玩手機的時候,我們也就沒有心思搞學習,將學習上的事情一拖再拖,最后導致學習成績落后,那么大學生患拖延癥有哪些特征呢?
第一,普遍性。拖延現(xiàn)象是普遍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拖延的毛病,有些人輕微,有些人嚴重,有些人偶爾發(fā)生,有些人經(jīng)常發(fā)生。人們通常認為,拖延只是日常生活中人的一種小毛病,影響不大,甚至可以一笑了之。實際上,作為人的一種心理傾向和行為習慣,拖延癥不僅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還表現(xiàn)在如政治、管理、決策、軍事等方面的重大問題上,其影響不可小看。
日常生活中的拖延,影響個人、家庭生活的順暢。在政治、管理、決策、軍事等重大問題上,重要決策拖延,處理危機拖延,解決問題拖延,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亞歷克斯斯泰勒是美國《財富》雜志的專欄記者,長期跟蹤研究報道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情況,他認為,通用汽車公司的衰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決策者和管理者對經(jīng)營管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采取拖延的態(tài)度,不及時果斷解決,導致問題積重難返。領(lǐng)導者、決策者、管理者,如果有嚴重的拖延習慣,這不僅是他們個人的問題,對于組織的生存和發(fā)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習慣性。患有拖延癥的人,不是偶爾表現(xiàn)出拖延行為,而是經(jīng)常性地在大事小事上都表現(xiàn)出來。拖延癥是人的一種牢固的心理習慣和行為習慣。習慣的特點是難以改變,特別是長期形成的壞習慣,人們意識到它的危害性,極力想改變,但往往又被這種習慣牢牢支配而難以擺脫,總是處于痛苦的掙扎之中。事實上,有拖延癥的人當中,大多數(shù)都希望戒除這種習慣,卻沒能成功,因為這種習慣已在人們的潛意識中根深蒂固。心理學家派希爾說:“習慣會變成無意識的大腦運作過程。如果長時間拖延,人們便會從根本上習慣性地保持這種狀態(tài)。”
拖延癥與人們的一種僥幸心理習慣有密切關(guān)系。面對生活工作中的麻煩和問題,人們往往會想,拖延一下,也許麻煩和問題會消失,至少會減小。事實上,麻煩和問題不會因為人們回避它而消失,反而會變得更嚴重。麻煩和問題更嚴重,又更想回避,更想拖延,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huán)的情形。
第三,危害性。拖延癥的危害是廣泛而嚴重的。在拖延中,人們所面對的事情、問題、麻煩不會減少、不會消失,反而會更多、更嚴重,越是拖延,內(nèi)心越是緊張焦躁,越往后心理壓力越大,到了不得不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的時候,在緊張焦慮的狀態(tài)中,思維和行為效率都極低,事情結(jié)果很糟糕。拖延行為會使得人們浪費時間和精力,難以達到生活工作的預期目的,遭受生活工作中的種種損失。在拖延中焦慮,在焦慮中又拖延,如此惡性循環(huán),生活不順利,工作低效率,最終一事無成。
大學生在患了拖延癥疾病后,會影響到學習上的成績以及學習的效率,因此我們在患了這種心理疾病,必須要及時的改正過來,在心理上也要形成一種強迫的意識,規(guī)定自己按照計劃來執(zhí)行學習計劃,最快時間改掉自己拖延癥的這種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