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個人都是一座小島,那么受傷的人總是把自己視為孤島!
有的人生活的不開心,甚至是壓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內心的孤獨感,從而讓自己的身體也變得孤獨。為什么適應新環(huán)境對于一些人而言是一種嚴酷的考驗,來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我們對周圍的環(huán)境還不熟悉,沒有與身邊的人建立起連接,對于他們來說,自己就是一座孤島。一旦打破了孤島模式,他們就會“復活”過來。還有的抑郁朋友,對于他們而言,世界上可能只有自己這么一座孤零零的小島,荒涼,并承載著痛苦,不是不相信會有人來到他的身邊,而是不相信自己會這么幸運。很多受傷的人,不管是心靈受傷還是身體受傷,都會更容易把自己看成是一座孤島,從而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系。因為他們內心的害怕和恐懼,或許只有這樣才是最好的保護。
其實,這是人們下意識的自我防御機制,隔絕了與外界的聯系,自然傷害就很小了。不做就不會錯,不接觸就不會疼。隔絕了不好的同時,也隔絕了好的甜蜜的可能。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島上書店》一書中:AJ,書店老板,中年喪妻,書店難以繼續(xù)維持下去,甚至是自己珍藏的價值幾十萬美金的書被盜。這一系列突如其來的事故,讓他把自己看作是一座孤島,在他的眼中,沒有人是能夠理解他的。不管是妻子的姐姐還是小島警察,或者是島上的鄰居,對于他們的關心、小心翼翼的問候,他總是能夠有出不壞好意的解釋。直到那個2歲女嬰的到來,一位年輕的媽媽將孩子留在書店,并留下字條表示希望AJ能夠收養(yǎng)她。正是這個變化讓他產生渴望,是與他人與世界和生命產生直接連接的渴望。
所以,當他下定決心收留孩子的時候,就已經在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在自己的孤島中打開了一道門,讓自己能夠走出去尋求幫助,因為他沒有撫養(yǎng)孩子的經驗,同時,也讓那些原本關心他的人有了關心的理由。這樣的開始讓書店老板漸漸愿意去接受人情世故,并且和警察成為了好朋友,并且重新獲得了愛情。 因為愛,走出孤島。如果身受創(chuàng)傷,還有什么能夠讓我們走出困境,那就是愛,愛會讓我們一步一步走出心靈的孤島。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抑郁癥患者即使過的很不開心,甚至是很痛苦,都沒有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因為我們仍然存著希望,是發(fā)至內心的對于生命和愛本身的渴望。若是能夠體會到這一點,我們就會發(fā)自內心地為自己能夠成為人,能夠有自己的經歷而感到欣慰。我也想對所有處于創(chuàng)傷階段,不敢向外探索的朋友說,請不要害怕擔心,前方的路你不會是孤獨的一個人,只要你愿意,就會是溫暖的陽光的快樂之島,因為我們總是會與這個世界有緊密的連接,我們內心的光明不會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