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主要是一種感覺,自尊則主要是一種動力機制,我們總會感受到自卑,自尊則負責(zé)促使我們進步、成長。自尊也可以解釋為一種感覺,這種感覺的描述是這樣的:我不想讓人看不起自己;我想讓自己得到尊重;我覺得我應(yīng)該得到尊重;我覺得我可以得到尊重,因為我有值得人們尊重的成就;總有一天我會站在更高的地方接受人們的崇拜、尊重……從認知心理學(xué)角度去解釋,自卑與自尊都與身份定位有關(guān)。身份定位主要是來自直覺的感受,但也與人的自身信念有關(guān)。直覺感受的身份定位: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人總會有些自卑,仰望高山時就是這樣的感受;感受到自身的力量,人便會因為自尊而生出豪情壯志,當(dāng)人攀爬登頂之后便會這樣。
當(dāng)你第一次站在五星級豪華酒店門前,或第一次參加國家級的會議時,大概是既有些自卑又有些自豪的,而如果你準(zhǔn)備進入并不屬于你(沒有你的位置)的地方,比如去向人求助,一定會有一種叫做卑微的自卑感產(chǎn)生。
建筑是體現(xiàn)階級、階層、身份的重要載體。汽車同樣是這樣。其他奢侈品也是如此。人類這樣的社會動物最喜歡劃分等級。那些“成功人士”總有辦法讓你不自覺地就心生崇敬或自慚形穢。
在直覺上與自卑對應(yīng)的不是自尊,而是自豪、驕傲、榮耀等感覺。“我多渺小、無助啊”,這是自卑;“我很厲害、了不起”,這是自豪、榮耀。自尊呢,只負責(zé)生產(chǎn)對抗自卑的動力。自身信念與身份定位:有的人受制于直覺反應(yīng),有的人則可以控制自己的直覺反應(yīng)!疤┥奖烙谇岸蛔儭苯^對不是先天遺傳的結(jié)果,“每逢大事有靜氣”絕對是后天修養(yǎng)修煉的成就。很多自卑來自觀念,比如對個人形體上的欠缺、不完美感到無法接受,比如為自己的智商不夠高而感到失望,比如為自己的性格不符合長輩期望或自己的潛在渴望而難過、痛苦等。這些自卑情緒、情結(jié)其實是可以通過改變觀念來改變的。不恰當(dāng)?shù)淖宰饡屓俗兊靡钟,因為自尊是“我想讓自己對自己感到滿意”,與真正地“對自己感到滿意”中間隔了殘酷而厚重的現(xiàn)實。面對現(xiàn)實的差距,樂觀可以促進自尊,悲觀則會讓自尊轉(zhuǎn)變?yōu)橐钟。而樂觀或悲觀都是觀念的不同造成。
以下觀念有助于我們正確處理自卑與自尊相關(guān)的問題:
自卑的感覺可以讓我們保持清醒,我們應(yīng)該有一顆敬畏自然、命運的心;
在感到自卑的時候不妨忘掉自己,轉(zhuǎn)而去觀察、體悟讓你產(chǎn)生自卑感的事物;
最糟糕的自卑感來自對自身的拒絕,“我個子太矮”,“我鼻子太丑”,“我沒上過大學(xué)”,有這樣的感覺時不妨找些證據(jù)出來證明自己的感覺是錯誤的,這個時候,喝點心靈雞湯是有益健康的;
自尊是個人上進的動力源泉,但自尊發(fā)揮促進作用的前提是感受到自身的不足,也就是有一點自卑;
最根本的自尊是認可自身的存在價值,無論遭遇怎樣的挫折和失敗都不輕言放棄,也就是說這種自尊來自對生命的尊重;
最糟糕的自尊來自虛榮,只有一切都比別人強,才能對自己滿意,但這顯然不可能,于是就總是對自己不滿意,嚴(yán)重的時候便會陷入抑郁,失去動力;
感覺可以轉(zhuǎn)化為文字,觀念可以寫下來進行分析,自尊用到正確的地方,自卑才不會成為生活的妨礙;
無論如何,接納自己,與人為善,就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爬不過的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