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黑羊效應?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明明經常傷害別人,卻根本認識不到自己的錯。他們覺得自己是“好人”,但又有人確實因為他們而受到傷害。
在我們熟知的校園霸凌案件之中,大多數(shù)都是一個小團體的人一起欺負一個人,而這個被欺負的人僅僅有可能是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困難、長得不好看,甚至是學習成績好或是被小團體的頭目看著不順眼,類似這種小小原因,而被無限的霸凌與欺辱。
在霸凌者眼里,自己就是“好人”,自己根本沒有錯,只是找了個樂子,而被霸凌者受到的傷害,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消解。
黑羊效應的理解,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黑羊效應。即一群自認為自己是“好人”的人欺負一個無辜者,而其他人置身事外,無視或旁觀。
在這個關系中有三種角色:無辜者即為黑羊、圍觀者即為白羊、欺凌者為屠夫。他們有一個相同點: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好人。屠夫群體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未必清楚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只是跟著大家一起對某個人行欺凌之實。他們覺得一切都是“黑羊”的錯,自己才是正確的。
黑羊是不可能悔改的,所有討好的行為都是虛偽的假象,制裁黑羊才是正義的行為。
更可怕的是,有時候言語欺凌甚至是屠夫自身不自知的,他們會覺得”我只是開了個玩笑,后果有那么嚴重嗎?",大大低估了這樣的“玩笑”帶給對方的傷害。白羊往往目睹了部分或全部過程,卻沒采取任何行動。他們是人群中沉默的大多數(shù),他們往往會為了不惹事.上身,讓自己也被牽扯進去而選擇遠離、選擇逃避。然而,這些旁觀者是屠夫們沉默的幫兇,也是黑羊身上最后一根稻草的心理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黑羊、白羊、屠夫這三方角色界限并不清晰,甚至有時候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比如白羊可能會為了獲得更多的群體認同而加入屠夫,有可能會因為群體中黑羊的“離去”而被選中成為下一個黑羊。
怎么破除黑羊效應?
1.在你有把握的情況下嘗試破除原集體意識主導者統(tǒng)治地位,成為新集體意識引領人。比如奧巴馬當選總統(tǒng),破除黑人的黑羊效應。
2.已成為黑羊,且無力取屠夫而代之的情況下:最大限度了解白羊世界規(guī)則,然后在白羊世界規(guī)則允許限度內,盡最大努力讓白羊了解到角色隨時會轉變,以此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