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盆效應”,又稱局部生境效應。花盆是一個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環(huán)境。它在空間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人工提供的適宜條件,在一段時間內(nèi),植物可以生長得很好。然而一旦離開人的精心呵護,它就經(jīng)不起溫度的考驗,更加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了。
如果人在“花盆”中待久了,就會不思進取,安于現(xiàn)狀。如果不去改變,我們或許將永遠生活在命運安排好的“花盆”里。
“花盆效應”就跟“溫水煮青蛙”很相像,都是那種時間一久了,就只想享受安逸的生活,不愿意重新跳出來。
花盆效應的理解:花盆”就像是一個舒適圈,適應了的人,是不愿出來的,因為它提供了空間和足夠的養(yǎng)料。教育學的“舒適圈理論”說到:人長久待在舒服的環(huán)境下,會因為生活安逸而不想動腦筋;但若把人帶到比較險惡的環(huán)境,人經(jīng)歷了挑戰(zhàn)和痛苦,反而會變得成熟。學會擺脫舒適區(qū),擺脫好看不好用的“花盆”,便至關重要。
花盆效應的啟示:把“我要是……”這樣的假設從生命里去除,這樣的假設只會讓自己對現(xiàn)狀越來越不滿和憤怒。
萬事萬物,開頭總是難的,所以,剛開始慢一點沒有關系,最主要的是要堅持,這樣量變才能引起質(zhì)變;要居安思危,培養(yǎng)危機意識,不要成為被“后浪拍死在沙灘上的前浪”,比如隨著時代變化,公交車上撤掉了售票員,如果你是她們,又該何去何從,未雨綢繆總是對的;努力提升自我技能,成為你所在領域的達人,或是公司崗位上不可或缺的人,這樣,你才更有跟老板探討工資的底氣和能力,否則,你連辭職的勇氣都沒有。